1.神童8岁成“鉴宝”专家,靠“捡漏”古董赚上亿元,如今怎样了?

2.马未都捡漏天价头盔,对方不识货被套路,咋回事?

3.故宫有哪些历史背景?

1924年溥仪从紫禁城仓皇出逃的同时还盗卖了宫中大量的文物,致使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流落民间,新中国成立之前,故宫博物院就聘任了张伯驹与张葱玉、邓以蛰、张大千、徐悲鸿、沈尹默、吴湖帆、启功等诸先生一起为收购清宫流散书画做准备工作。

但是文物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,故宫博物院的财力也不能轻易拿下,这时张伯驹就为国家的文物收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因为故宫博物院已经收购了太多的文物而无力收购其他文物时,张伯驹为了避免文物流落海外,就将自己的家产变卖了去收购文物,甚至不惜债台高筑。

张伯驹于1898年出生于河南,是张锦芳的儿子,袁世凯的侄子,足见他的身家背景之强大,所以他从小见多识广,对文物颇有研究,也喜欢收藏它们,同时他也是一位爱国人士,因此在故宫博物院需要他帮忙鉴定文物的时候,他就赶紧去帮忙了。

收购陆机的那张《平复帖》是张伯驹所有收藏壮举中最典型的一例。当时张伯驹见到《平复帖》是在湖北的一次赈灾书画会上,张伯驹就动了心思,想要博物院出面把它买下来,因为《平复帖》当时是溥儒(溥心畲)的所有物,溥儒是道光帝的曾孙,身为皇室子孙,他家里自然有许多文物,但是他曾经在1936年的时候把自己收藏的唐代韩干所作的《照夜白图》卖给他人,以至于这幅画流于海外,这是张伯驹心中永远的痛,所以他不想让《平复帖》重蹈覆辙。

要知道,《平复帖》是西晋文人陆机的真迹,距今已经有将近1700年的历史,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“开篇鼻祖”,对于研究文字和书法演变等方面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,于是张伯驹就委托了一位琉璃厂的老板代为向溥儒请求出售,但是溥儒要价20万,这让张伯驹有点为难。他告知博物院,但是博物院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购买,张伯驹只好在第二年的时候请求张大千出面,不过张大千也在20万的要价前止步。

当时溥儒正好因为母亲去世,急需要钱为母亲发丧,张伯驹害怕他将《平复帖》贱卖,咬咬牙就将自己在北京的一套四合院以20万元的价格出售了。那可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啊,以如今北京的房价,想要买一套四合院那必须是单价从亿开始算,可是张伯驹就是眼睛都没眨就将四合院给贱卖了,就是为了不让《平复帖》流露出去。

张伯驹这次就找了溥沅叔从中调解,花了4万从溥儒的手中将字帖买了回来,后来买到手了,他的心才彻底放下,因为他还听说当时有一个商人就想拿到这字帖以20万的价格卖给日本人,他松了好大一口气,幸好自己“先下手为强”了。

1941年,张伯驹被了,他的人是上海滩公开的秘密,他们是汪伪特工总部的“76号”特务组织,向张伯驹的家人索要300万伪币,但是张伯驹已经为了文物只差“倾家荡产”了,根本没有钱将自己赎出去,他还告诉自己的夫人,就算是没钱,都不要去变卖家里的字画,尤其是那幅《平复帖》,他还让自己的夫人把《平复帖》缝进被子里,就是害怕那些文物出现意外。

因为张家长时间没有收集到资金,于是绑匪将赎金从300万降到了40万,张夫人和家里人想方设法地从别处筹借到了钱,才将张伯驹赎出来。张伯驹出来之后,就将《平复帖》无偿捐给了故宫博物院。而前几年专家对《平复帖》的估值已经达到了8.8个亿,从当初的20万翻了4400多倍,比北京的一套四合院还贵,可是张伯驹是不会后悔的,他所作的一切,都是为了能将这些文物交给国家而已,不论花了自己多少钱,他都不会后悔。

神童8岁成“鉴宝”专家,靠“捡漏”古董赚上亿元,如今怎样了?

机会不大。

故宫门票取了实名制预约和限流措施,每天能够接待的游客数量是有限的,有些游客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取消预约,这种情况就会出现退票,相对于普通门票来说,抢到的难度较小,捡漏的机会不大。

马未都捡漏天价头盔,对方不识货被套路,咋回事?

中国有一句古话,叫: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每一个行业都有杰出的人才,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羡慕的对象,现代社会职业越来越多,出色的人才也是在逐年增加。在2001年的时候,有一名少年出名了,这名少年才16岁,已经是国内著名的鉴宝“专家”了。我国是一个古文物大国,一直以来,关于文物的新闻就源源不断,有一些文物的程度已经让专业的文物专家都无法分辨,需要借助仪器才能够分别真伪。例如在1994年的时候发生的故宫北魏陶俑,当时故宫的文物专家在北京潘家园中闲逛,眼尖的专家一眼就瞧上了几件陶俑。

当时从做工、成色、损坏程度还有种种痕迹上来看,这确实是古代的陶俑,专家立刻买下了这几件陶俑,带回故宫中与其他的专家对此一起进行鉴定。结果大家都认为这是北魏时期的陶俑,当时他们没有想太多,只觉得可能是哪座古墓被盗墓贼入侵了,就赶紧上报筹集资金在古玩市场大量的回收北魏陶俑。结果这个陶俑收之不尽,他们才意识到这个有可能是的。通过对陶俑来源的调查,最终专家们才确定这是的文物,最后还因祸得福,找到了当今仿制陶俑第一人高水旺,如今高水旺已经是世界文明的唐三彩大师了。

故宫的专家都无法完全鉴定出文物的真伪,这名少年却做到了。他名为郝笛,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,但是他从小就非常的喜欢历史,喜欢古玩,他经常跟随着爷爷在天津的古玩市场看钱币、看铜器,渐渐地古玩市场的人几乎都认识他了。从小就在古玩市场耳濡目染长大的郝笛,对古玩文物有着自己的见解,郝笛就这样在古玩市场出名了。在机缘巧合之下,网友知道了郝笛的事情,当时就传出了很多关于郝笛的传闻,例如8岁就成为鉴宝专家,5元就捡漏了真的“洪武通宝”钱币,现在世界上仅有一枚。

他1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研究古代盔甲的顶级专家,12岁破解了考古界的未解之谜,13岁就发表了论文成为了中国文博的一分子,还参加到考古工作中去。他的名声大起来后,有收藏家开始请他帮忙鉴定,郝笛自己也经常去捡漏文物,还从来没有出错,因此他短短几年间就有了上亿的身家。后来郝笛成名后,就很少去古玩市场捡漏了,他常常出席各种活动,帮别人鉴宝,可是他的口碑却越来越差,现在的郝笛,就是一名商人。

若是郝笛真的这么厉害,国内顶级的专家是不会放过诏安他的机会的,高水旺就是如此。虽然高水旺让故宫损失了上百万,但是故宫并没有迁怒于他,高水旺加入了考古行列反而是一件非常大的喜事。有了高水旺的加入,许多损坏的古文物都可以复原了,在高水旺的帮助下,古代陶俑的修复工作得到了极大的进展。这其中的价值,远远超过了百万。国内比较著名的鉴定专家均没有听说过郝笛的事情,最后这“神童”的故事,也不过是他自己的炒作罢了。

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鉴宝专家,不仅得有丰厚的知识储备,还得有非常广阔的文物见识,国内有很多的鉴宝专家都是打着“专家”的头衔,却没有专家的知识,例如周南泉。周南泉鉴定汉代玉凳,让这件现代工艺品以2.2亿元的价格成交,给收藏家带来了极大的损失。可是后来周南泉还是不承认自己的鉴定出了问题,找专家鉴宝有风险,找鉴宝专家也有风险,玩收藏还是得擦亮双眼,不能被流言、传闻所骗。

故宫有哪些历史背景?

上世纪80年代,信息还比较闭塞,普通家庭连电话都很少有,所以,马未都做古董收藏捡漏什么的,基本都是靠认识的中间人联系。当时,马未都认识一个在乐团拉小提琴的,乐团的工作很清闲,一年到头也没有几场演出。

这位朋友大部分时间都闲着,没有演出时,他就靠自己的人脉,给马未都这种搞古董收藏的拉些买卖,赚点外快。有一次,朋友兴冲冲地跑到马未都家,对他说:“我发现一个大官窑罐子,特棒,你一定得去,不去不成。

马未都是国内的顶级收藏家,凭借他的好眼力和丰富的知识,和绝妙的“捡漏”本事,收藏了不少价值连城的宝贝,如今已经身价几百亿。除了喜欢逛国内的各大古玩市场,搜寻流落民间的宝贝,他也会到国外去,寻找早年流出到海外的宝贝。

有一次,他去欧洲参加拍卖会,顺便去那边的古玩商店逛逛,看看有没有什么宝贝能带回来。马未都问:“有没有年代久远一点的?越古越好。”老板拿出一个青花瓷,对马未都说:“这个是清代的官窑,从皇宫里出来的,2万欧元

马未都还有点不放心,不知道里面会是什么情况,就把钱交给老婆,对她说:“你先别跟我上去,等我看看再说。”说完,他就自己上楼了。到地方发现,卖东西的地方是个办公室,各种人都忙着手里的事情,马未都进去,都没有人看他一眼。

后来,马未都一回忆,这都是“演员”,设了那么大的一个局,就等你往里钻呢。老板一看马未都来了,就从角落里搬出一个电视机那么大的箱子,一打开一个乾隆官窑大罐,青花的,特漂亮。

马未都也不太确定这个头盔到底值多少钱,但他认识上面的龙纹样式,是明朝的“五爪龙”,上面来用兰扎体写的梵文,现在已经根本没有多少人认识了。带回国内后,他带着给专家们鉴定,最后得出结论,这个头盔的主人就是明成祖朱棣,肯定是皇帝戴的。

而且这种头盔非常少见,国内几乎没有见过一样的藏品,价值5个亿。为了慎重起见,马未都把头盔运回国后,直接放入了仓库中。除了库管,任何人都没见过,因为这个头盔的文化价值实在太重要了。要不是有一次马未都讲一个军事节目,也不会把他拿出来。

马未都心里顿时不是滋味,早知道残了东西,过几十年能值这么多钱,还不如当初砍砍价把那个大罐子给买回来呢。其实,在现实生活中,有很多人也会因为贪便宜而上当。

明明知道一个很便宜的价格是买不到好的东西的,毕竟一分钱一分货,但偏偏还是不信邪,总觉得怎么看都没毛病。他曾说过,会在去世之前,把所有收藏全部捐给国家,一件也不会给子孙留,如果真是这样,也算他给国家做贡献了。

1、故宫建成后,经历了明、清两个王朝,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,历经了明、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。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。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,包含了帝后活动,等级制度、权力斗争、宗教祭祀等。

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。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,不寻常的大事,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。

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、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、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“梃击案”、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“红丸案”、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“移宫”风波。清朝初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、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等等。

2、1911年辛亥革命后,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,但按照那时拟定的《清室优待条件》,逊帝爱新觉罗·溥仪被允许“暂居宫禁”,即“后寝”部分。1924年,冯玉祥发动“北京”,将溥仪逐出宫禁,同时成立“清室善后委员会”,接管了故宫。

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,对外开放。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“故宫”。随着清王朝的没落,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,故宫建筑日渐破坏,有多处宫殿群倒坍,垃圾成山。

3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61年,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。1988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“世界文化遗产”。现辟为“故宫博物院”。

扩展资料

遗产价值

1987年,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:“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,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,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。”

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,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。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,而且有着宫廷文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1353934化的外壳,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,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,当然不能简单用“封建落后”来概括。

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,而是有机的统一,相得益彰。把它们结合起来,就可看到,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、建筑博物馆、历史博物馆、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,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“原址保护”、“原状陈列”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。

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样性,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,人们努力挖掘和认识故宫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价值。